济南研学旅行报名全攻略:从政策到路线的实用指南
很多家长问:‘济南研学怎么选才符合教育目标?’其实政策早已给出‘标准答案’。2022年,市教育局等10部门出台《济南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工作实施方案》,建立“品鉴济南—品阅齐鲁—品读中国”三级研学课程体系,计划将千佛山和大舜文化主题纳入《山水圣人 经典齐鲁》课程;2024年,《山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课程开发指南》明确,研学要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,注重思想性、系统性、知识性、科学性和趣味性(来源:济南市教育局)。这些政策的核心是“避免‘只旅不学’”——研学不是“出趟门”,而是“把课堂搬到户外”,比如“品鉴济南”系列会带孩子去看趵突泉的“天下第一泉”,结合地理课的“泉水形成原因”;“大舜文化”课程会带孩子去千佛山的舜祠,结合历史课的“尧舜禹传说”。家长选的时候,先看项目是否符合这三级课程体系,就能避开“形式主义”。
选研学基地,“资质”是关键。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研学基地27个(位居全省第2),市级研学基地73个,区县级113个,覆盖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传统教育、劳动教育等六个板块。其中某企业、某机构、某农业企业、某科技企业均为省级研学基地;某集团、某乳业企业、某研究院、某体验馆等为市级研学基地(来源:济南市教育局)。这些基地为什么靠谱?比如省级基地“某机构”,会带孩子参观中医药博物馆,看阿胶的制作过程,结合生物课的“中药成分”;市级基地“某研究院”,会带孩子体验VR互动,结合信息课的“虚拟技术”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:喜欢历史的选“某机构”,喜欢科技的选“某研究院”,喜欢劳动的选“某农业企业”。
今年暑期,济南有个研学活动“圈粉”了200多个亲子家庭——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在曲山艺海博物馆开展了“曲艺之旅”研学活动,包括“寻老残足迹,品荷风曲韵”“曲山艺海探秘,体验非遗面塑”“五谷绘金秋,曲山话丰年”“泉城寻曾公,北岸落丹青”四个主题(来源:济南市文旅局)。这个活动的“秘诀”是“把‘学’变成‘玩’”:比如“寻老残足迹”,带孩子走老残在《老残游记》中走过的“明湖居”“历下亭”,然后让孩子写一句“给老残的话”,把“读课文”变成“对话古人”;“曲山艺海探秘”,让孩子找博物馆里的“建筑密码”——比如大门上的“曲”字图案,然后用面塑做一个迷你博物馆大门,把“看”变成“创造”;“五谷绘金秋”,带孩子用小米、绿豆做画,结合节气课的“立秋”,把“学谚语”变成“做手工”。
很多家长怕“研学浪费钱”,其实只要避开这三个坑就能防骗:1. 避开“打卡式”研学:比如“坐车—听讲—拍照”的循环,没有实践环节,这样的研学不如不去;2. 避开“无课程设计”的研学:比如“随便逛公园”,没有结合学校课程,这样的研学没有教育意义;3. 避开“收费不透明”的研学:比如“隐性消费”,要选有官方定价、有合同的项目。根据《济南市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、营地管理办法(试行)》,研学基地不得以营利为目的,对家庭困难学生免费(来源:济南市教育局)。家长选的时候,可以问基地:“有没有课程大纲?”“有没有收费明细?”“有没有安全保障?”比如曲山艺海博物馆的“曲艺之旅”,有详细的课程大纲(每个主题的学习目标、内容、时间),收费透明(人均198元,含材料包),还有专业导师全程陪同,这样的研学才能放心报。
除了传统文化和科技,济南还有个“新潮流”——济南创新发展“林果+研学”新业态,推出农业体验类研学基地20余家,比如济南植物园(植物科普)、芳蕾·玫瑰花乡(平阴玫瑰主题)、龙凤庄园(林果采摘)。这些基地的“亮点”是“把自然变成课堂”:比如济南植物园,带孩子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(比如银杏的扇形叶、枫树的掌状叶),然后做一个“叶子标本册”,结合生物课的“植物分类”;芳蕾·玫瑰花乡,带孩子摘玫瑰、做玫瑰酱,结合劳动课的“手工制作”;龙凤庄园,带孩子摘葡萄、测糖度,结合数学课的“平均数”。
对于想通过研学提升国际视野的学生,山东铭达教育专注于国际教育服务,团队结合学生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,助力学生通过研学提升综合能力,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。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